學樂媽家庭教育專家解讀“雙減”政策下家長須做到三個轉變
雙減政策正式實施帶來的,不只是教育市場的環境凈化。隨著各地教育市場管理措施的陸續出臺,以什么樣的心態來迎接行業的變革,成為了所有父母普遍面臨的問題。
“連續幾年,從國家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來看,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教育舉措已經越來越具體,越來越明晰;雙減政策的正式實施,一方面加強了教輔機構的管理,另一方面也將加速教育回歸家庭這一趨勢;”。近日,學樂媽家庭教育平臺創始人王軍讓在一次業內交流中,談及當前教育行業的未來走向時這樣表示。
學樂媽家庭教育平臺,是正源合旗下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家庭教育平臺,是一家互聯網教育課程平臺。與商業的學科類教育輔導機構不同,學樂媽家庭教育平臺,是一家由專家、學者共同發起的服務型平臺其核心理念是服務家庭教育、陪伴親子成長、再造書香門第,為家庭提供德、智、體、美、勞五育并舉的家庭教育新思想、新文化、新理念。
沒有學科類培訓班,沒有超前教育,孩子們的學習問題會逐漸回歸家庭、回歸校園,此時不僅需要學生自己調解,老師和家長也要調整狀態,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。學樂媽家庭教育平臺聯合發起人之一、平臺著名講師王自超老師分析,作為孩子的家長,當下要做出三方面的轉變:一是思想的轉變,教育不單單是學校的責任,也不是教育機構的義務,家庭教育在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;二是視野和格局的轉變,在關注孩子成的極基礎上,更要弄懂成績的背后有什么決定性因素,該如何構建孩子健康成長環境;三是加強自身的知識積淀和方法學習,從經驗主義教育的圈子跳出來,幫孩子成為他/她自己想成為的樣子。
有的時候,孩子的成績提升與很多因素有關,課堂知識的培養和強化是一方面,是方法,是,是工具;從本質上來講,在孩子成長過程中,解決人格素養的養成問題更為重要。通過孩子價值觀的正確引導,在培養其健全人格的基礎上激活孩子對知識的渴望,對道德的認知,對做人做事的理解,對孩子的成長來講更為關鍵。而這個過程,一方面需要學校來完成,更重要的,則需要家庭、需要父母來參與。而值得關注的問題是,目前,我國中小學生及學前幼兒約2億人(約占 15%),家長(父母)的數量約為3.4億(約占25%)。根據相關資料顯示,我國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雖有較高的積極性,但家庭教育普遍缺乏科學系統的指導。據了解,學樂媽家庭教育平臺匯聚了200多位講師,課程內容超過1000節,課程體系涵蓋學習能力、家教、家規、家訓、家風、家庭命運共同體、家族命運共同體、家國命運共同體等多個系列模塊,目前平臺累計服務孩子家長超過了20萬,為中國家庭教育水平整體提升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。
與此同時,學樂媽家庭教育平臺于近期推出了書香門第傳承師培養計劃,以線下開展的形式服務家庭教育,通過構建家庭命運共同體公開課、構建家庭命運共同體——智慧父母和構建家庭命運共同體——再造書香門第傳承師系統課程三個模塊,服務父母、服務家庭、服務家族,進而推動整體思想結構轉變。
在和眾多家長溝通中發現,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之以往有了明顯的提高。很多家長紛紛表示,雙減政策發布后,確實應該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,未來將是素質教育的時代。
上一篇: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內蒙古土默特左旗遠程教學站正式揭牌 下一篇:沒有了
更多精彩資訊,請點擊中國E時尚:www.fashion-china.com.cn